在充满诗意的生活追求中,庭院不仅是一个生活的空间,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近年来,阳春市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引导,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现已完成建设3655户“美丽庭院”,而其中41户更是荣获省级美丽庭院称号,为绿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通过改造老房子,把理想的生活一点一点实现。”这句来自陈伟珍的评价,生动阐述了她在过去两年里重新定义生活的过程。她的老房子,位于河西街道河岗村委会鸡岭坡村,原本的泥砖瓦房在她与丈夫的努力下,焕发了新的生机,转变为一个结合田园与国风元素的小院子。
当深入调查时记者发现,正是这个小庭院,以池塘、草地和菜园为依托,展现出了极大的改造空间。2023年底,夫妻俩采取了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环境整治,使院落在春季开花时节展现出春意盎然的生机。环球360APP走进庭院,平整的草坪映衬着五彩斑斓的花卉,果蔬丰收的景象令人流连忘返。粉刷一新的房屋、利用旧木头制作的桌子、独特的国风摄影点,以及展示旧农具的小角落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现代乡村画卷。
“根据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我们特意设计了四季变化的场景。”陈伟珍自豪地说,经过努力,环球360APP庭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和品尝美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气效应。“亲手创造理想家园的过程让我感到无比幸福。”她的这番经历也激励了周边村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家庭院进行改造,形成良好的榜样效应。
在岗美镇隆岗村委会隆岗村,李学笋的160平方米的小院则是另一个精致生活的典范。他在这里种植了68种不同的花草树木,使得院落一年四季都有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家带来了经济收益。
李学笋告诉记者,院中有各种各样的果树和植物,像嘉宝果、青柠檬、樱桃树、水蜜桃树等,都在繁茂生长中。而墙壁上种植的铁皮石斛则以自然垂落的姿态,吸引了无数鸟儿安家和蜜蜂前来采蜜,池中锦鲤欢快游弋。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院子,之前仅仅是一片杂物堆积的地方,但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李学笋逐步进行了清理与植物移植。
“修建美丽庭院,不仅需要热情与技术,更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李学笋总结道,他所得到的成果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带动了周围村民积极参与庭院建设,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示范,激励更多人爱护和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
在阳春市,伴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深入实施,“小庭院”已经成为了绿美生态建设的“大引擎”。如何充分利用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是推动建设的关键。阳春市妇联率先结合“城乡党建双联双促”工作,让党员干部走进乡村家庭,积极引导各类人士参与。
在这其中,妇女成为了“美丽庭院”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阳春市妇联通过开展“百千万巾帼大宣讲”、乡村妇女议事会等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和家庭参与到宣讲与建设活动中。在庭院建设的基础之上,阳春还将家风教育和关爱行动融入其中,形成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李学笋的院子如今已经成为班级活动的“基地”;而陈伟珍的院子也常常举办生日聚会及团建活动,场面热闹非凡。这些“小庭院”不仅是民生的物质依托,更为营造邻里和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各级“美丽庭院”的建设,因地制宜并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村民开始利用自家院落发展民宿、农家乐和特色产品销售,形成了以农文旅为一体的“美丽庭院”发展模式,激发了乡村经济的活力。
阳春市的“美丽庭院”建设,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更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友好的重要举措。通过社区的共同努力,以小庭院为载体,充分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模式,无疑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经验。小庭院,大乾坤!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乡村振兴的道路铺就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