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兰州新区西岔镇新康村的农家小院里,村民村干部围坐一圈,围绕房屋安全、垃圾清运、政策宣传等议题展开讨论。
这是新康村每月一次固定召开的“庭院板凳会”。本次“庭院板凳会”上,他们针对网格巡查频次不足、政策理解难等问题,现场推出三项措施:建立安全隐患“清单化”闭环管理机制,开展“环境整治周”行动,推出方言版“网格微课堂”。
在经纬印象社区,每月一次的“小板凳会议”已成为居民信赖的议事平台。从地下室照明改造到共享晾衣杆安装,从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到邻里纠纷调解,居民提出的“关键小事”件件有回音。自“小板凳会议”推出以来,社区累计召开20场会议,解决75件民生难题。
经纬印象社区创新建立“问题分级处理机制”,简单问题现场解决,复杂问题联合部门限时办结,重大问题提交议事会协商,推动问题解决率达80%。
同样,在栖霞社区,一张小板凳、几杯热茶,居民与社区干部围坐一堂的“庭院议事会”,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针对人口激增带来的管理挑战,栖霞社区创新推出“吐槽大会”、网格长接待日、“栖”号有约书记接待日、庭院议事等多元协商模式,系统整合法治与德治、协商与执行、预防与化解等治理要素,成功打通诉求梗阻、激发自治活力。
去年以来,社区累计开展协商活动12场,解决民生问题80余件,收集社区建设建议20余条,实现“民情直通、问题快解”。
栖霞社区创新实践,变“居民跑腿”为“社区上门”,将议事场景嵌入小区广场、居民庭院,以“围坐唠嗑”取代程式化会议;并建立“问题同步化解”机制,现场能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复杂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时限;通过全程透明协商,消除居民疑虑。
中川镇元山村以党建引领打造的“小院议事”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村干部与村民每月围绕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议题展开讨论,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自治链条。
村党支部牵头建立“四会联治”机制(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环球360登录将政策落实、矛盾调解等事项交由群众共商共议。去年,通过“小院议事”推动完成村道拓宽、灌溉渠修缮等工程,村民自筹资金占比达30%。环球360登录
“现在关于村里的事,我们提出的建议也能被写进实施方案中。”村民马秀丽指着新硬化的文化广场自豪地说,这就是村民共同参与新建起来的。
近年来,通过“小板凳会议”“庭院板凳会”“唠嗑会”等多种形式,兰州新区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质量越来越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唠家常中化解,干群关系在面对面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