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报道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

发布时间:2023-07-07 09:39:09    浏览:

[返回]

  原创 chsl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收录于线年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会议主题为 “风景园林·公园城市·健康生活”,以“线下会议+云端直播”的方式进行。大会共设立6个分会场,其中分会场四天的议题为“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委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生态保护专委会牵头。

  11月29日,“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分会场在北京四季御园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会议面向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探索新冠疫情背景下风景园林对城市公共健康、安全游览、防灾避险、美好生活的功能、价值、作用等,就提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质量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等进行研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延明在开幕式致辞。中国农业大学徐峰教授主持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

  陈重理事长阐述了本次“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分会场设立的意义,希望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健康危机中,积极发挥风景园林的作用,就城市建设新方法、营造城市健康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和分享,更好地促进人民群众健康。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生态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延明致辞

  李延明院长在致辞中强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健康生活环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风景园林不同专业领域应加强协作,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共同致力于健康安全城市环境的营建。

  报告提出污染的环境呼唤园林与森林生态功能的利用。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而园林具有城市“生态型空气调节器”的生态功能,园林生态资源具有生态保健功能与价值。报告以德国与日本为例回顾了国际森林医疗产业的发展与成果,展望“健康中国”战略和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园林与林业康养产业新业态,即形成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娱乐、运动、养生、养老等多元组合、产业共融、爱游戏电竞业态相生的商业综合体,并提出支持新业态的四项新要求。

  报告首先指出,风景园林专业在地域、生境、人体三种尺度上疗愈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应当提倡“防、治、养”绿色生活模式。随后,报告梳理了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的多维度健康功效,园林康养、园艺疗法、愿意休闲、园艺福祉(利)的概念定义,通过多个案例说明依据植物材料、操作活动、实施场所、设施机构的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分类,及依据健康状况、年龄阶段和普遍病症的实施对象分类。最后,报告提出绿色医学的提案,基于绿色医学理念的健康生活模式包括生活在绿地环绕的环境中、多到公园绿地中散步与活动,并重视室内绿化花木对现代人健康的积极作用。

  报告回顾了成都的生态本底、建城历史、都江堰水网、川西林盘与川西园林概况,千年康养福地孕育了成都人的健康之道。成都公园城市建立在地区生态和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实现从工业逻辑转向人本逻辑,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化,从“空间建造”向“场景营造”转变。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爱游戏电竞可阅读,可体验,可品味,可感知,可享用,可康养是老百姓的真切体会。随着公园城市建设推进,绿色休闲、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形成康养相关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绿道和公园成为老百姓身边的美好生活空间。

  报告就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武汉居民对住区绿地的感受和想法变化研究进行了介绍。研究分析了疫情前后住区绿地使用频率、使用时长、停留时间、使用目的、绿地位置、植物偏好等方面的变化,指出目前武汉住区绿地内植物景观、健身设施和道路景观三方面存在的代表性问题,总结出到“微农”、运动、遛狗三大诉求。报告强调,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应以细节之初显现关怀,在提升住区健康景观过程中多方参与、居民共建,关注全民健康的同时关照。

  第一场专题报告 “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的科学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助理教授康宁主持。

  道教洞天福地蕴含中国本土的自然观,体现在“天人合一”思想下的东方自然保护传统。报告首先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疫灾防控措施演变历程,追溯洞天福地与疫灾的历史渊源,提出民众对瘟疫的恐惧以及对“不死之乡”的形而上追求赋予了洞天福地“仙境”象征。作为现实的避疫场所,洞天福地提供了天然庇护,具有养生效果,在避疫、防疫中发挥了重要的身心疗愈作用。报告进一步分析总结了洞天福地在山林的营建特点以及道教的养生实践,提出洞天福地对现代健康人居建设的启示。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外出和人群聚集受限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与发挥家庭花园体验功能尤为重要。报告以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等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社区花园和家庭花园体验案例,总结了基于研究目的的跨学科研究法,如横断面研究法,随机对比实验法,量表测试法等,旨在定性结合定量分析科学阐述园林康养的体验效果,为园艺体验活动作为替补医学的一部分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首先回顾了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动态,回溯风景园林与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历史关联,而后从传染性疾病的传染链入手,梳理传染病与环境间的本质联系,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卫生和生态系统4个方面分析总结出54种主流传染病暴发的环境诱因,并从打破传染链的角度提出由风险评估、变化监测和环境控制构成的风景园林应对传染病策略。

  报告简述了城市环境与生活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和机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城市绿色景观对市民健康产生影响的五种机制,即社会资本提升、压力舒缓、疲劳恢复、身体活动促进、生态服务与产品,从而揭示城市绿色景观对提升健康水平的关键性作用。报告最后提出需要从十个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关键行动,以保障和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

  在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下,了解居住环境和老年人情绪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和走访广州市三种不同品质等级居住小区户外景观环境中生活的老年人所获得的的研究结果,报告分享了三种不同品质居住小区户外景观环境和老年人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及关键影响因素,为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适老社区环境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思路和参考。

  报告回顾了城市绿地景观与公共健康研究热点概况,提出绿地空间特征、生态系统服务、使用行为、爱游戏电竞居民健康之间的关联模型,并分享了以北京市广阳谷森林公园为例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绿地生态系统服务间呈现协同关系,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的主要媒介,且社会文化服务影响显著于环境调节服务。由植物、设施与铺装构成的多元化绿地空间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及健康效益的关键。

  报告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者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园艺疗法相关实证研究,结合景观实践案例,提出人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应是疗愈作用发挥的关键,并指出其后的机理和机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验证,新技术的应用也将助力相关科学研究。

  第二场专题报告“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的实践推广”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系助理教授史舒琳主持。

  基于泰康医养设施建设实践经验,报告从规划部门、业主、运营方和使用者的多重诉求与疑问出发,总结、比较医养设施景观设计涉及的规范与标准,医院与养老社区景观设计的共性要求,医院与养老社区景观设计差异,医养设施的业主、运营方、使用者各自关注的景观设计方面,医院景观设计避免院感风险的思路与方法,养老社区景观设计避免跌倒风险的方法,以及医养设施中的疗愈花园的典型范式。

  针对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美的置业从社区客户深访入手,通过校企合作,将疗愈景观的理念应用于社区营建中,提出了维G健康社区体系,并形成以“亲自然”为核心,无界共生、积极参与、多维感知为原则的社区价值观,衍生了八大健康场景,引领健康生活方式,共创健康人居。

  报告分享了多种园艺疗法活动、户外场地和园艺疗法体验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及未来构想,在园艺康养的理论基础上去实践园艺疗愈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园艺疗法,提高大众生活品质和健康状况,并力图将园艺康养理论与低碳生态理念相结合。

  报告以江南水乡无锡市尚田小镇六次产业园区的农业发展模式为案例讲述长江经济带发展地区的美丽农村的新的业态和发展模式。小镇总规划面积6000亩,依托农户为蓝本,是一处集农业环保、婚礼产业、会议会展,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康养产业。报告最后简要分享了尚田小镇周边的美丽乡村考察结果。

  报告分享了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构建的老年人康复景观植物的评价模型,包括模型各层次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研究团队用该模型对150种园林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用于北方地区老年人康复景观的植物86种,总结分析了该类植物的特点并对比老年人评价与专家评价,最后针对老年人康复景观的植物配置提出建议。

  报告围绕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的心理导向园艺课程“草木养心”,详细介绍了学校内的花房和“一米菜园”等园艺疗法场地、课程内容、活动参与情况、教材出版等情况,并分享了三个“草木养心”的学生案例及教师体验园艺疗法活动。

  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及新冠疫情影响下,风景园林对健康生活的作用日益显现,受到各界科学研究与建设实践的高度关注。此次分会场共有80余位代表及嘉宾现场出席,逾四万人在线观看会议的视频转播,为各界人士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注:图文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委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生态保护专委会联合供稿

  原标题:《年会报道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健康生活》

搜索

网站地图